0%

Zhao-Feng Xue

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

xuezhaofeng.JPG

1
2
3
经济学让聪明人看懂世界
社会科学的皇冠——经济学思维方式的精华
深者不觉其浅,浅者不觉其深

模块1:人性与稀缺
模块2:成本的深意
模块3:需求的规律
模块4:价格的作用
模块5:权利的安排
模块6:耐心的回报
模块7:生产的规划
模块8:信任的建立
模块9:依存与对抗
模块10:公司的结构
模块11:竞争的逻辑
模块12:趋势与调控
模块13:政治与法律
模块14:读厚与读薄

马化腾推荐:
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上北大,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重返校园学习。
感谢互联网这个时代,有人愿意以更灵活的方式,以更周到的服务,把这么好的产品,呈现在更多人的面前。
每天花十分钟,就能构建一个经济学的世界观。感谢薛兆丰老师把原汁原味的北大课程分享出来。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新。
我一定会收听《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也欢迎你和我一起学习。

专栏简介

薛兆丰老师给你的产品
不仅仅是一门普通的课程
而是社会科学的皇冠——经济学思维方式的精华

它对任何人都有帮助
文科生、理科生、职员、官员、生意人
深者不觉其浅,浅者不觉其深

本专栏全年核心模块:
模块1:人性与稀缺
模块2:成本的深意
模块3:需求的规律
模块4:价格的作用
模块5:权利的安排
模块6:耐心的回报
模块7:生产的规划
模块8:信任的建立
模块9:依存与对抗
模块10:公司的结构
模块11:竞争的逻辑
模块12:趋势与调控
模块13:政治与法律
模块14:读厚与读薄
(详细课程表请点击“免费试读”)

订阅专栏你会得到:

  1.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精讲经济学52个核心模块,超过260节音频 + 图文课程;

  2. 绕过经济学的花招,让你不画包络线、不求影子价格、不解效用函数,一样玩儿转经济学;

  3. 看透制度、法律、习俗、道德背后的经济逻辑,更懂事,才更会办事;

  4. 让正确的经济学思维方式成为你的本能,对复杂的现代社会作出恰如其分的反应;

  5. 拥有经济学品位,增长见识、加强自信,提高对理念的鉴赏水平。

薛兆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曾为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员,为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博士,对法律、管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独特见解,其著作包括《商业无边界》和《经济学通识》。

发 刊 词

薛兆丰

从2010年起,我每年都在北京大学讲授《经济学原理》和《法律经济学》两门课。现在我要通过「得到」订阅专栏,把这两门课的精华,原汁原味地传授给你。

在我眼里,你的画像很鲜明,你是一个随时准备颠覆自己思维习惯的人;我的目标也很简单,就是让你不以经济学为职业也拥有经济学的智慧。

在北大授课,学生常常告诉我:“没想到经济学是这样的!”“经济学原来这么有趣!”“其实我上过很多次经济学课,但这次很不一样。”

我知道他们不是客气,其实我自己就是亲身经历过经济学带来的震动和快感,才渴望把它们再传递出去的。我羡慕你,因为经济学有多么漂亮,你即将见到。

1

经济学之所以有如此魅力,原因在于它是以研究陌生人互动规律为己任的学问。人的认知和判断,至今主要还是靠直觉和短距离的人际关系来驱动,但人的身体和际遇,却早就已经暴露在大规模的陌生人的精妙协作之中了。

这两者的巨大反差,使得很多聪明绝顶的社会达人,对复杂社会关系和经济运行规律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幼稚的阶段。一个人在他自己的专业领域可以非常成功,但要理解现代社会的运行机制,还需要学习另外一种智慧。

特朗普总统为了振兴美国经济,提出了“买美国货、雇美国人”的口号,但他自己却把工厂设在中国,连竞选宣传品都是在中国代工的。当记者问他为什么如此分裂时,他诚实地回答:“我可是个商人!”

是的,他是一位极其成功的商人,但在领悟“买美国货、雇美国人”的国策绝不可能重振美国经济的道理上,却显得那么力不从心。这好比一匹在比赛中屡屡获胜的骏马,对赛道的设计却一无所知。

2

按照我的理解,你之所以要订阅这个专栏,并不是因为你要成为经济学家,而是你——

想要做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明白人;

想要摆脱直觉和经验的控制;

想要了解经济社会运行的规律;

想要颠覆自己多年积累的常识和定势;

想要对这个由海量陌生人紧密连接的社会作出恰如其分的反应。

你要的是值得反复揣摩,可以举一反三,能够学以致用的知识体系。你用不着对脱离实际的数学方程式不明觉厉,但也不再满足于经济学散文的零敲碎打了。你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学习,要的是能够筑成一座城堡的全部石头和部件。

我的全年订阅专栏,给你的就是这样一个完整的产品:

(1)为你讲解不可能绕过的经济学核心概念

对这些概念,我要比任何一本现行的教科书都解释得更深入、更详细、更实际和更有趣。

(2)帮你绕过可以绕过的经济学花招

我不会让你去画包络线、去求影子价格、去解效用函数……据我所知没有一个善于解决这些数学难题的经济学家会用这些工具来解决他们遇到的任何现实问题。

(3)让你看到被人视而不见的制度安排

包括企业、协会、家庭、政府,并理解其内在的经济逻辑,从而启发你将同样的思维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而目前流行的绝大多数经济学教科书,却只是把这些制度安排看做没有内在结构的黑箱。

(4)帮你构筑经济学思维

经济学不难明白,也不难背诵,难在一刻不忘地运用;我会通过大量实际例子,甚至在你意想不到的场合用上经济学分析,目的就是让你融会贯通,能像呼吸、走路、游泳和骑车那样自然而然地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对世界做出反应。

(5)帮你培养经济学品位

权衡一种观点,尤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观点,其标准往往不是对或错,而是高或低、轻或重;看高手过招,辨思想源流,不论你觉得他们层次如何,都可以为你增长见识,加强自信,提高对理念的鉴赏水平。

(6)助你理性、悦纳和进取

贯穿整个课程,你将学会把愿望和结果分开来评判(理性);你将学会先去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而不是动不动就抱怨和指责(悦纳);你将忘记经济学家们所津津乐道的均衡世界,而着迷于由创新精神所牵引的非均衡的开放社会(进取)。

3

现在,我们设想自己是外星人,远远地接近地球,想要开始了解人类社会的活动规律。这时候,你会发现人类面临着四大基本约束,那就是:

(1)东西不够
(2)生命有限
(3)互相依赖
(4)需要协调

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和制度安排,无一不是为了适应这四种基本约束而衍生出来的。我们整年的经济学课程,就从这天真的审视开始,循着这四大模块的内在逻辑,稳扎稳打地前进。一年后再回首,你已经认不得自己了。

PS. 附上一年的完整课表














薛兆丰:为什么会有20万人的经济学课堂

2017-11-14 薛兆丰 罗辑思维

你好,我是薛兆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得到」App订阅专栏《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的主理人。

我们这个经济学课堂,现在已经有超过 20万 的同学在一起学习了。

除了超大的规模,这个课堂的特别之处,可以归纳为三个隐形的因素:

  1. 我们在这个课堂里教的不是多数人以为的经济学。

很多人觉得,经济学是关于财务管理的学问,还有不少朋友,曾买过不同版本的经济学教科书,在他们看来,经济学是关于各种无差异曲线、包络线、影子价格等数学知识的学问。

这样的经济学和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兴趣扯不上关系,所以也就对系统地学习经济学不感兴趣。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在这个课堂里面的同学,他们学习得非常欢乐。在这里——

●大家学习战俘营里面怎么会有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一堆马粪应该归谁所有,它跟人类财富积累的规律有什么关系。

●同学们会深入地理解成本的概念,并且把它用到生活的决策当中去。

●我们还讨论了:产品请明星做代言人,他是否需要亲自使用这些产品;企业内部,应该让谁来做老板,资本家和工人到底谁更容易欺负谁。我们解释了未雨绸缪、到底是买保险更好,还是自己储蓄更好。

●我们还特别解释了为什么基尼系数所反映的收入差距,不值得我们去担心;为什么年轻人的上升空间从来没有今天这么大。“穷者越穷、富者越富”这句话,为什么跟现实对不上号……

我们通过一个一个案例,让同学们学会看见那些看不见的因素,了解那些事与愿违的规律,分辨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因果关系,正确建立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合作方式。

总之,我们系统地替同学们建立地道的经济学思维。

  1. 它满足了广大人群不断求知的需求和天性。

很多人说我们迎来了“知识付费的时代”,迎来了“碎片化学习的时代”,这个说法其实不准确。

●为求知而付费从孔子的年代就开始了,哪怕是在兵荒马乱逃难的年代,我们也还有被后人津津乐道、心向往之的西南联大。

●二战以后,在挤满了欧洲难民的纽约,犹太人一天辛苦工作之余,还能够坚持去听讲座。

●改革开放初期,大批的年轻人为了弥补错失的学习机会,跑到夜校里、电视大学里、函授大学里学习。

●直到今天,求上进的人不论年龄、不论职业、不论地理位置,仍然在接受MBA、EMBA这样比较系统的职业教育,或者是接受各种专题小模块的培训。

这些都是知识付费,古往今来、五湖四海,这些都是碎片化学习。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其实也能够完成系统化的学习。

比如我们的这门经济学课,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就能建立一个完整的经济学思维体系。它包括了核心原理的讲解以及如何在个人、家庭、企业,乃至社会各种场景当中具体应用。

有些人对碎片化学习冷嘲热讽——

好像非自己专业的内容就不值得去关心,不是系统性的教科书或者论著就不值得去阅读,不能做到全脱产、心无旁鹜,就没有必要去学习。

这样的求学态度,看起来高大上,但其实很容易走向封闭、僵化、懒惰和麻木。

回过头看看就很清楚了。正儿八经的学位教育,只占所有教育当中一个很小的比例。

今天任何一个卓有成效的学术领域,其实都是过去代代学者,不断进行跨界研究和探索的结果。连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是在他当专利局职员的时候,用业余的碎片化时间完成的。

更重要的是,我们似乎还没有完全看清楚,求知和进步之间的因果关系。

很多人会关心,我现在学的东西能不能直接地帮助我进步,却忽视了反过来的因果关系,那些本来就能进步、本来就不断向上的人,他们的天性就会去追求各种各样的知识。

很可能不是「得到」所提供的知识吸引了用户,而是社会上本来就存在着一群爱知识、爱求知的人选择了「得到」,选择了今天这种形式的知识付费和碎片化学习。

这种人本来就在社会中存在,他们本来就是会终身学习、不断进步的。

  1. 它满足了人们要掌握社会发展规律的终极欲望。

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人的天性,人们过去看见刮风、下雨、闪电、打雷就创造出各种神话、寓言,跟今天我们完善科学知识体系背后的推动力是一样的,那就是渴望以抽象的方式、以一以贯之的方式、以简单而优美的方式,把握这个纷纭复杂的世界。

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的皇冠,有许多社会科学着重的是对现象的描述、对数据的积累、对细节的刻画——

这些素材固然非常重要,但还缺乏一条强有力的因果规律,把他们串起来,把它们融合起来,而这个因果链条就是经济学。

所以我们这门课的亮点,不是展现具体的经济数据,也不是为你复述这门学科的历史,而是给你提供一套完整的经济学思维方式。

学会了这套思维方式,同学们就可以把它运用到自己遇到的人和事上去。

它尤其能让那些观察力本来就非常敏锐,生活经验本来就非常丰富,创造力本来就非常旺盛的人,感到忽然开了一扇窗,眼前豁然明亮,自己原来知道的一切都有了新的作用与意义。

今天《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已经有超过20万的同学在一起学习,这看起来好像是个特殊的现象,但这其实只是自古以来就有的知识付费、碎片化学习的一种新的方式。

我们身处新的社会、遇到新的问题,也能够用上新的技术,当然也就会进行新的探索。

这场新的探索才刚刚开始,199元的订阅费用筛选的不是贫富,而是求学心、上进心和对知识的需求。

感谢你的关注,我为你的加入感到自豪,让我们一起享受探索的乐趣吧!

建立成本思维

cost.jpg

  1. 凡是选择,必有成本。凡是说成本,我们一定是向前(未来)看,而不是向后(过去)看。

  2. 成本,是最大的代价。更准确地说,干某件事的成本,就是你为了它所必须放弃的最高价值。比如,你花两个小时去看电影,你的成本不是电影票的钱,也不是电影不好看带给你的负面感受。而是你放弃的,比如看书、打游戏、社交这些选项中,给你带来收益最大的那个选项。

  3. 做决定的时候,不要只盯着钱,要看到全部的成本。货币成本只是你放弃的东西里面的一部分。比起可以货币化的显性成本,时间、精力、质量这种往往容易被忽略的非货币化的隐性成本,可能才是影响你决策质量的关键节点。

  4. 沉没成本,是指你后来的举动也无法挽回的那部分成本,但你要记得,沉没成本不是成本。沉没成本作为一种历史成本,对当下的决策而言,其实是没有指导意义的。

  5. 理解沉没成本的真正难点,不在于明白它是什么意思,而在于当机立断,真的去实践。

  6. 成本是你放弃的代价。不是你放弃的,就不是你的成本。比如,有两份工作摆在我面前,一份是教师,另一份是像乔丹那样当篮球明星。我做教师的成本并不是当篮球明星的收入,因为我当上篮球明星的概率非常低,只是我的幻想而已,不能算作成本。

  7. 你的成本其实是由别人决定的,所以决策时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支出。假设你家在长安街有个祖传铺,你想要用来卖茶叶蛋。你可能觉得不用交租,所以经营成本很低。但如果有人愿意花100万租这个铺位,你卖茶叶蛋的成本那可就是100万。

  8. 不要企图通过让“事情继续下去”的方式来挽回沉没成本。遇到一部烂片,正确的做法是果断起身离开,把剩下的一个多小时放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去。

  9. 也不要为了“保本”坚持错误决策。一味追求保本,可能错过“止损”的最佳时机。但有的时候,将错就错也可能才是更有效率的决策。比如你夏天用3000元买了一个只能制冷的空调,到了冬天才发现其实你也需要制暖的功能。但如果这时这只能制冷的空调只能卖1000元,你还需要补3000元才能买一个冷暖双制的空调,那你就必须考虑,花3000元买暖气是否太贵。或许只花300元买一个暖风机,将就着过冬,才是最经济的决策。

  10. 不要把反复进行尝试的成本,只当作一次的成本。因为你每做一次尝试,都会产生新的成本。“范进中举”或许是不值得效仿的,他的每一次努力都需要重复付出成本。

  11. 真正可以指导我们决策和行动的,应该是在当前的时点下,未来的投资回报率。不要看过去花了多少,而是要计算额外付出的成本和额外会得到的收益。再想想,再付出一点所得到的,是不是你真的想要的。

  12. 越早搞清楚成本的概念,越能避免其消极的一面。即使失败,转行寻找新方向的盈利空间也会越大。

经济学通识

目录

第一章 东西不够
1.管制的愿望与结果
论堵
免费才是最贵的
北京信不信市场
火车票价还不够高
康德未曾出远门
火车票低价造成了举国浪费
重税岂能压房价
炒房有功
价格规律与市场状态无关
限购令混淆了房价上升的正负因素
打击投资是大错
大规模保障房只会提高真实房价
政府卖地推高房价了吗
电力紧张:为什么总是忘记价格
公营与私营的异同
短缺商品应该如何分配
2.价格与市场
认钱还是认人
市场经济与歧视
为“歧视”正名
同工同酬法的反效果
追问“原价”注定徒劳无功
从侃价策略说起
谁的谈判力更强
从经济学原理看“投机倒把”
3.贸易与互惠
认钱还是认人
市场经济与歧视
为“歧视”正名
同工同酬法的反效果
追问“原价”注定徒劳无功
从侃价策略说起
谁的谈判力更强
从经济学原理看“投机倒把”
4.反垄断的罪与罚
认钱还是认人
市场经济与歧视
为“歧视”正名
同工同酬法的反效果
追问“原价”注定徒劳无功
从侃价策略说起
谁的谈判力更强
从经济学原理看“投机倒把”
第二章 生命有限
1.利率的原理和应用
股价不可预测
利率由谁制定
向费雪致敬
低碳之争
纯利率影响文化品位
2.保险的机制与实践
灾难预报与保险公司
保险机制的演进
中国医疗保险的特点和症结
“医疗税”并非“医疗险”
第三章 互相依赖
1.信息不对称与市场的应对
医患之间的信任
何谓优质
缺奶、淡奶、浓奶和毒奶
信息不对称与市场解决之道
共享经济不可挡
2.劳动力的权利与福利
失业不是浪费
出卖劳动是基本权利
最低工资法不可取
工资是如何被决定的
争取福利不宜越俎代庖
从经济学角度看剥削
罢工的性质
3.收入与公平
收入如何分配
中国的基尼国际警戒线
基尼系数信不过,劫富济贫有问题
从明星现象看收入不均
最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从赌性不同看公平之困难
第四章 需要协调
1.汇率与通胀
汇率形成的机制
稳住了汇率,引入了通胀
压低人民币汇率等于供养美国
是明确货币政策的时候了
2.中国经济改革的逻辑和命题
经济改革就是要落实转让权
征地还是征税
征地的权衡
合理集资与庞氏骗局
金融改革不容忍庞氏诈骗
民间金融改革的难点
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哲学
经济发展岂是任务
3.民主与自由
钞票与选票之争
资源争用不应靠民主解决
打破对政府和投票的迷信
理性胡闹
个人选择与公共选择
欧债危机与宪政选择
民主不是自由
为自由而进言
第五章 经济学随想
1 .经济学的态度和观念
经济学的免责声明
斯密的道德观和市场观
行善的困难
企业家须回报社会吗?
环保思想家和经济实干家
2.经济学的误用和纠正
需求曲线必定向下
“价值”观的谬误
知数据不知情况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
3.经济学巨匠的成就和纪念
法律经济学从科斯开始
如何纪念科斯
官员不是天使
——纪念宪政经济学先驱布坎南教授
因纯真而深刻
——纪念经济学家阿尔钦
纪念贝克尔

经济学的争议

目录

自由贸易
《愈让步,愈进步!》
《你毁你的独木桥,我修我的阳关道》
《怎样减少违法》
《香蕉战殃及无辜》
《自由贸易与失业》
《谴责西雅图暴乱》
《消灭走私的绝招》
《国际贸易中的胡说》
《民族主义的特洛伊木马》
《不必忧虑中国农业》
垄断与竞争
《谁在危及自由竞争?》
《微软行为的经济学依据》
《凭什么挑战微软?》
《不要学美国的反垄断法》
《垄断经济学》
《谁不正当竞争》
《造作的“自由”竞争》
《反垄断只要一招》
《真假IP电话》
《盗版岂能有理》
《谁创造了暴利》
价格与管制》
《从经济学原理看“投机倒把”》
《为什么要价格歧视》
《无处不是价格战》
《何必阻止机票降价》
《行医管制才是症结》
《火车票价还不够高》
《康德未曾出远门》
《最低工资法不可取》
《也谈药品管制》
《牛奶为何倒进大海》
《资源争用不应靠民主解决》
政府与市场
《让楼价下来》
《扩张财政旧神话,东亚政客新说辞》
《中国需要组建跨国公司吗?》
《好制度使我们致富》
《钞票与选票之争》
《什么令人丧失信心》
《市场经济的胜负》
《从“事与愿违”说起》
《经济发展岂是任务》
《市场从不失灵》
《析“体育经济”》
《遇袭是祸不是福》
《爱国要讲方法》
劳力与福利
《工作不是福利》
《神秘的依存关系》
《多考试,少知识》
《美国“社保”进退两难》
《科教应该商业化》
《别那么早退休》
《市场经济的人才观》
《让什么人来做老板》
《贫富没那么悬殊》
《失业不是浪费》
《文笔的定价》
《为“歧视”正名》
《交易有别于奴役》
《从高考改革到学券制》
《从明星现象看收入不均》
科技泡沫
《自由软件过眼云烟》
《还是没有完全竞争》
《圈不住的眼球——也谈科技概念股》
《泡沫是如何吹成的》
《从联储神话到纳指泡沫》
金融政策
《深大菜票与联系汇率》
《关上了门,赶走了人》
《资本流动并非症结》
《借债理应还钱》
《只向前看的资本价值原理》
《中国股市的作用》
《通货膨胀与失业》
《香港的经济困局》
《国有股宜按市价定期定量减持》
生活观念
《也谈“公平”》
《为“狗仔队”辩护》
《是否该死?》
《自私的天敌是自私》
《也谈克隆》
《烟民们的官司》
《天气预报的生意经》
《金钱与专家意见》
《从需求定律看文艺的江河日下》
《财产权利面面观》
《生活中的“成本”》
《婚姻的契约本质》
《现代人是否真幸福》
《从安乐死说起》
《大学的恋爱用途》
《没有受害人的违法》
《行善的冲动》
《“价值”观的谬误》
经济学与经济学家
《学术的自由竞》争
《哈耶克:走出奴役之路》
《经济学帝国主义》
《射不中经济学的箭》
《环保思想家和经济学实干家》
《走火入魔的汪丁丁》
《与大师为伍——读张五常《经济解释》》
《从周星驰说起》
《明师与名师》
《需求曲线必定向下》
《我怎样管理经济论坛》
《夏业良的失策》
《经济学能帮多大忙?》

商业无边界

目录

序言
Foreword by Henry G.Manne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 反垄断问题的深湛和困难
第二章 永远从租的角度看垄断
第三章 反垄断究竟要反什么

第二部分 包罗性企业行为
第四章 大的也可以是美的
第五章 把握商机就是企图垄断
第六章 勾结定价如何可能
第七章 似乎有勾结
第八章 为什么给零售价设下限
第九章 企业合并:被误信的危害
第十章 企业合并:被忽视的功能
第十一章 企业无边界

第三部分 排他性企业行为
第十二章 五花八门的进入障碍
第十三章 网络效应与路径依赖
第十四章 低价如何伤人
第十五章 捆绑销售能撬动垄断吗?

第四部分 知识产权问题
第十六章 知识产权与反垄断
第十七章 欧盟为什么要严惩微软
第十八章 欧盟的罚单谁付账

第五部分 寻租行为
第十九章 寻租有别于逐利
第二十章 反垄断的弗吉尼亚观点
第二十一章 法与经济学的缘起
第二十二章 反垄断法拓宽寻租之门

第六部分 司法改革
第二十三章 反垄断如何利用经济学
后记
参考文献

关于如何用成本思维做决策的清单

学懂成本概念,就学懂了经济学一半。掌握一些经济学中运用成本概念的心法,对日常生活决策也会大有裨益。

希望这份清单能帮你建立初步的成本思维,助你理性决策。

  1. 凡是选择,必有成本。凡是说成本,我们一定是向前(未来)看,而不是向后(过去)看。

  2. 成本,是最大的代价。更准确地说,干某件事的成本,就是你为了它所必须放弃的最高价值。比如,你花两个小时去看电影,你的成本不是电影票的钱,也不是电影不好看带给你的负面感受。而是你放弃的,比如看书、打游戏、社交这些选项中,给你带来收益最大的那个选项。

  3. 做决定的时候,不要只盯着钱,要看到全部的成本。货币成本只是你放弃的东西里面的一部分。比起可以货币化的显性成本,时间、精力、质量这种往往容易被忽略的非货币化的隐性成本,可能才是影响你决策质量的关键节点。

  4. 沉没成本,是指你后来的举动也无法挽回的那部分成本,但你要记得,沉没成本不是成本。沉没成本作为一种历史成本,对当下的决策而言,其实是没有指导意义的。

  5. 理解沉没成本的真正难点,不在于明白它是什么意思,而在于当机立断,真的去实践。

  6. 成本是你放弃的代价。不是你放弃的,就不是你的成本。比如,有两份工作摆在我面前,一份是教师,另一份是像乔丹那样当篮球明星。我做教师的成本并不是当篮球明星的收入,因为我当上篮球明星的概率非常低,只是我的幻想而已,不能算作成本。

  7. 你的成本其实是由别人决定的,所以决策时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支出。假设你家在长安街有个祖传铺,你想要用来卖茶叶蛋。你可能想,反正不用交租,所以我的经营成本很低。但如果有人愿意花100万租这个铺位,你卖茶叶蛋的成本那可就是100万。

  8. 不要企图通过让“事情继续下去”的方式来挽回沉没成本。遇到一部烂片,正确的做法是果断起身离开,把剩下的一个多小时放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去。

  9. 也不要为了“保本”坚持错误决策。一味追求保本,可能错过“止损”的最佳时机。

  10. 但有的时候,将错就错也可能才是更有效率的决策。比如你夏天用3000元买了一个只能制冷的空调,到了冬天才发现其实你也需要制暖的功能。但如果这时这只能制冷的空调只能卖1000元,你还需要补3000元才能买一个冷暖双制的空调,那你就必须考虑,花3000元买暖气是否太贵。或许只花300元买一个暖风机,将就着过冬,才是最经济的决策。

  11. 不要把反复进行尝试的成本,只当做一次的成本。因为你每做一次尝试,都会产生新的成本。“范进中举”或许是不值得效仿的,他的每一次努力都需要重复付出成本。

  12. 真正可以指导我们决策和行动的,应该是在当前的时点下,未来的投资回报率。不要看过去花了多少,而是要计算额外付出的成本和额外会得到的收益。再想想,再付出一点所得到的,是不是你真的想要的。

  13. 越早搞清楚成本的概念,越能避免其消极的一面。即使失败,转行寻找新方向的盈利空间也会越大。

收藏清单 | 10个经济学概念,让你看清复杂世界

「得到」作者薛兆丰老师和你分享10个经济学入门概念,带你走近经济学。

  1. 成本

释义:成本是你做选择时,放弃的最高代价。

案例:你有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你可以选择打游戏、看电影或者看书。当你选择了打游戏时,电影和读书这两个选项当中带来的价值更高的那个选项,就是你的成本。

  1. 沉没成本

案例:沉没成本,是指你无论做什么也无法挽回的那部分成本。沉没成本作为一种历史成本,对当下的决策而言,其实是没有指导意义的。记住,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案例:比如花钱买了张电影票,电影一开场,买电影票所花的钱就无法挽回。当你发现这部电影是“烂片”的时候,应该立即起身走人,不要觉得电影票的钱已经花出去了,不看就亏了。

  1. 科斯定律

释义:一项资源,不管一开始它的产权属于谁,最后这项资源都会流动到最善于利用它的人手上。

案例:十六世纪时,西班牙在南美洲发现了大量的银矿。但是这些新发现的财富,没有被西班牙长期占有,而是自然的流入了那些能生产更好商品的国家,西班牙仅仅相当于一个白银的中转站。

  1. 边际效用

释义:边际效用就是多消费一个单位的商品所带来的新增享受。你愿意花多少钱买一个苹果,取决于这个苹果对你来讲是第几个。手头一个苹果都没有时,你比较愿意出高价;已经有很多苹果时,你的出价就会变得很低。

人是平衡边际的高手,哪个选项给我们带来的边际收益更大,就会在那个选项上投入,直到它的效用递减到和另一个选项一致,则开始转向别的选项,

案例:水维持我们的生命却很便宜,毫无用处的钻石竟然可卖天价。

释义:有一种资产,不以收费的变化而变化,这种资产带来的收入就是租。

案例:歌坛巨星猫王一开始是个卡车司机,每年收入不过十万美元,成为歌星之后,收入可达千万。

但是,即使他收入只比十万美元多一点,他也会选择当歌星——这部分比原来十万美元更高的收入,就是他作为歌星的租值。我们每个人,都在享受一定程度的租。

  1. 个人估值

释义:一个人为了得到一件商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代价,就是这个商品的个人估值。个人估值有三个特点:是个人的,不是集体的;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是由行动支撑的,不是凭空的愿望。

案例:一张你小时候的一百分试卷,在你眼中是很珍贵的东西,而在别人眼中,可能是废纸一张。

  1. 交易费用

释义:人们为了改善人际关系,所需要支付的成本和费用。因此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交易费用。

案例:警察的存在,就是为了防止人与人之间的危害行为;中介公司、交易平台则是要防止交易中的欺诈行为。这些机构都是为了改善人与人的关系而存在的。

8.公用品和私用品

释义:私用品就是你用别人就不能用的商品,而公用品就是一个人用,不影响别人用的商品。我们不能望文生义,以为公用品就是政府提供的,私用品就是私人提供的。

案例:苹果和鸡蛋是私用品;歌曲和科学定律是公用品。

  1. 耐用品和易耗品

释义:世界上所有的产品、商品、资源,都可以简单地划分为两种:一种叫易耗品,一种叫耐用品。所谓易耗品,就是一次性就能够把它消费完毕的,耐用品是需要在一个时间段内慢慢发散出来的。

案例:苹果和鸡蛋是易用品,油画和房屋是耐用品。

补充:任何一种能够带来收入的资源、本领或者禀赋,都是一种耐用品,必须在时间的维度上才能发挥功能。

  1. 价格歧视

释义:价格歧视就是根据用户的不同身份、不同位置、不同时间、不同的需求收取不同的价格。在这里,“歧视”是一个中性词,仅表达区别对待的意思。厂商把不同的需求进行了区别对待,为的是在保证利润的同时促进生产的最大化,尽可能的满足社会的需求。这是好事儿,不是坏事儿。

案例:很多软件都会有企业版和家庭版。飞机票也会根据你购买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价格浮动。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